紫外光分為UVA、UVB、以及UVC三種,其中UVC作為消毒劑己經流行多年,被廣泛應用於消毒物件表面、空氣、以及用水。於新冠疫情(Covid-19)爆發之前,紫外光主要用來防止細菌感染,例如流感或肺炎,故紫外光燈被冠上「殺菌燈」(Germicidal Lamps)之稱。
香港疫情嚴峻,每當處所內有人確診,不論公司或居所均會進行消毒,聘請專業消毒公司代勞亦日趨普遍。對消費者而言,買賣時最怕「貨不對辦」,惟消毒效果難以用肉眼確定,消毒後是否已全場殺菌,當下不得而知。故此,筆者提供6個有效方法,助大家聘用消毒公司時,監察其施工質素、防止「偷工減料」、並確保處所內病毒已被消滅。
疫情嚴峻,很多市民在家居都會開始DIY自行消毒,也越來越流行使用靜電噴塗器(electrostatic sprayer)或噴霧器(fogger)。坊間要買到這些器具並不困難,但使用這些儀器絕不能掉以輕心,要做足安全措施及注意正確操作方法,否則可能好心做壞事。
大部份人進行家居或辦公室消毒都是噴消毒藥水,或用漂白水抹淨需要消毒的物件表面。雖然這些都是有效的消毒方法,但很多人消毒前卻沒有做預先清潔(pre-cleaning)。
疫情未有減退的跡象,香港人要自救,就不得不提高防疫消毒意識。無論是家居或寫字樓,一般都會進行定期消毒。最簡單的消毒方法,是用70%酒精或2%漂白水,噴在抹布上,然後用布抹物件的表面。這種方法得衛生署確認,能有效地殺滅依附在物件上的新冠病毒。
坊間消毒藥水牌子眾多,大多數聲稱能殺死新冠病毒(Covid-19),並有認證及臨床實驗支持等,但是貨不對辦的不在少數。使用瑕疵品不但無法清除病毒,反而會讓人放下戒心,更易暴露在感染危險之中。其實消費者揀選消毒藥水時,只須認住一個標籤即可 — 美國環保局(EPA)的「List N」認證。